![]() 尹炳炎摄 “我只是中国最普通的一名妇女,我从来都没想过要出名,我不认识国际大导演阿巴斯,对我来说,他只是我的一位外国朋友。”——吴大姐 去年6月,著名电影大师、伊朗导演阿巴斯·基阿鲁斯达米受邀来到杭州,为杭州拍摄一部电影。没想到一到酒店,就以他下榻的杭州洲际酒店的楼层服务员吴大姐为主角,拍摄了一部纪录片。 去年年底,第二次来到杭州为新片看景的阿巴斯,不仅把纪录片带来给吴大姐看,还到她家做客,喝茶。 日前,阿巴斯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,不仅称赞吴大姐“极具人性道德”,还说她“非常像契诃夫笔下的人物”。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,能够吸引阿巴斯,成为他最新纪录片的主角?经过多方寻找,昨天下午在洲际酒店大堂,这位神秘的吴大姐终于出现在记者面前。 镜头一: 她化了淡妆,端庄斯文 “你们好,你们请坐。” 昨天下午2点,吴大姐还处于工作时间,她身穿酒店制服,右手一伸,略弯着腰,请记者先坐,她胸前别着一块名牌,上面写着她的英文名:Wendy。 和想象中不同,眼前的吴大姐显得很年轻,鹅蛋脸,盘着头发,戴一副黑框细边眼镜,化了淡妆,端庄斯文。 吴大姐全名叫吴虞惠,今年35岁,来自湖南湘潭县花石镇。2009年刚来杭州时,她做过服装缝纫女工,“但他们都说我年纪太大,加上后来手又受伤了,就去酒店工作,做客房服务。” 去年4月,吴大姐来到洲际酒店工作,担任楼层服务员,没想到这份工作刚干上不久,就巧遇了阿巴斯导演。 镜头二: 一次例常的洗衣服务 “初次见到阿巴斯导演的情形,我都有点记不清啦。” 吴大姐回忆了一下,笑着告诉记者,“那天正好是上午10点左右,按照正常工作程序,我到客房收拾客人需要清洗的衣服。当我走进阿巴斯的房间时,发现他有一些湿衣服,当时,阿巴斯刚从外面回到房间。由于语言不通,我给他看了有英文注释的洗衣单,问他要不要洗衣服。就这样,他记住我了。” 当时,吴大姐对这位带着墨镜的国际大导演一无所知,只是把他当作寻常客人对待,照例问询了几句。不过,这次小小的问询,却激发了阿巴斯的拍片灵感。出乎吴大姐的意料,当天下午,阿巴斯带着翻译再次找到了她。 “那天下午,我还在酒店工作,阿巴斯带着翻译和DV机,一边拍,一边和我说,让我拍他的纪录片。” 吴大姐坦言,自己当时对这位外宾很是疑惑,“我确实不太清楚他的身份,我当时还想,他要是拍得很负面就不好了,所以我一开始并没答应他的拍摄请求。” 不过,后来在央视微电影频道CEO、制片人王平等剧组人员的解释下,并得到酒店同意后,吴大姐同意了阿巴斯的请求:“但我对他们说,还是在我私人时间拍吧。” 镜头三: 一辆汽车跟拍她骑车回家 “当天晚上,我下班后,阿巴斯就来拍我了。”吴大姐住在杭州五堡,每天下班后,她要骑上半小时的自行车回家,这段骑车的路程,也收入了阿巴斯的镜头中。 “那天,阿巴斯租了一辆汽车,拍我骑车回家的场面。还把我去菜场买菜、在家做饭的镜头,都拍进去了,还拍了我家附近的街道,很生活化。”吴大姐说。 成为国际大导演镜头下的女主角,会不会有些紧张和不自然?其实,见到真诚热情的吴大姐后,记者就打消了这个疑虑。 “我没有把他当成大导演,只是当做外国客人对待。我就是真实、自然地在镜头前展现了平常的工作、生活状态,阿巴斯也如实地纪录了我的生活。”吴大姐说。 那么,阿巴斯纪录片里的杭州酒店保洁女工会是什么样子?吴大姐悄悄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片段。 “最后的成片我还没看过,只是看了他拍的一些片段和素材,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很惊讶,心想‘啊呀,我怎么这么难看,我是这样子的吗’。”吴大姐笑说,“片子总体上是非常纪实的。” 镜头四: 再次见面,成为朋友 就是这样一次拍摄经历,让两位不同国籍、不同职业的人成了朋友。 去年年底,阿巴斯再次来杭州为新片看景时,以朋友的身份,又一次拜访了吴大姐。 “阿巴斯那次来我家的时候,我们没有讲到和纪录片有关的内容,而是像朋友一样,喝喝茶,聊聊天。” 吴大姐说,当时她的母亲恰巧给她带了湖南的土特产——湘莲,她便送了一些给阿巴斯,“阿巴斯很高兴,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吃这种莲子,他还送我了一些伊朗的糕点。” 镜头五: 吴大姐这样生活着 出人意料的是,这位世界电影大师纪录片中的女主角,家中竟然没有电视,“以前比较喜欢看电影,但是现在每天要工作8小时,还有很多琐事,没有时间,也没有条件看电视。” 吴大姐住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出租房内,儿子正在湖南老家上小学二年级,丈夫和家人也在老家。今年春节,她不准备回家过年,家人也不来杭州相聚,“去年8月因为手伤,已经回去过一次了”。 吴大姐对现在的生活状态颇为知足,她把曾经的管理工作形容为“太烧脑”,把现在的保洁工作称为“可以锻炼身体”。 “我很喜欢杭州。因为听别人说杭州很漂亮,我就来杭州打工了,没有条件旅游嘛,这样可以一边赚钱一边游览杭州。我觉得杭州不仅美丽,治安也很好。”吴大姐这样说。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乐观和淡然,让她走入了阿巴斯的眼中。 |